卡萨布兰卡在摩洛哥现代经济和文化版图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这座城市坐落于沙维亚平原的大西洋沿岸,核心城区人口322万,大卡萨布兰卡地区人口超过427万,是马格里布地区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也是阿拉伯世界第八大都市。宽阔的街道,点缀着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尖塔,诉说着动荡与复兴的历史,而其港口设施和金融区则散发着活力四射的气息。
1755年地震后,苏丹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监督这座城市的重建工作时,选择了“白宫”(ad-Dār al-Bayḍāʾ)这个名字。如今,旅行者们仍然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将其译为“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或“卡萨布兰卡”(Casa Branca)。当地传说将这个名字与附近山上一座刷白的扎维亚(zawiya)联系在一起,它曾是航海家的灯塔,后来在早期的航海图上永垂不朽。到了19世纪末,就连法国官员也采用了“卡萨布兰卡”这个名字,保留了它在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影响之间的语言桥梁。
从地理上看,卡萨布兰卡位于低矮的海岸台地上,背靠沙维亚平原,历史上曾是摩洛哥的小麦产区。南面是布斯库拉森林——一片人工种植的桉树、棕榈树和松树的林地,一直延伸到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的一半。只有布斯库拉河(Oued Bouskoura)这条细小的季节性小溪暗示着这座城市的河流历史;它曾经在港口附近汇入大海,但城市扩张已将其大部分河道掩埋在沥青和混凝土之下。如今,最近的常年河流是乌姆拉比亚河(Oum Rabia),位于东南方向约70公里处。
大西洋凉爽的加那利洋流缓和了卡萨布兰卡的气候,使其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气候更接近加州海岸而非北非内陆。年平均降雨量为412毫米,通常持续约72天;然而,2010年11月30日的一场暴风雨却带来了178毫米的降水。记录到的极端气温范围从最低的-2.7°C到酷热的40.5°C,足以证明这座城市气候的多样性。
卡萨布兰卡港是非洲最大的人工港口之一,也是北非第三繁忙的港口(按吨位计算),仅次于丹吉尔-地中海港和塞得港。它也是摩洛哥皇家海军的主要海军基地。毗邻这一海上枢纽的是卡萨布兰卡的工业支柱:摩洛哥近三分之一的工厂都位于此处,雇佣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劳动力。磷酸盐出口是该市的主要货物,但该市的产出还包括鱼罐头、纺织品、电子产品、家具、加工食品、烈酒、软饮料和建筑材料。大卡萨布兰卡港贡献了摩洛哥约44%的工业产值,并提供了30%的电力。
在金融领域,卡萨布兰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它在2023年9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位列第54位,介于布鲁塞尔和罗马之间,并且拥有非洲市值第三大的证券交易所。摩洛哥大型企业以及欧美跨国公司的本地子公司都在此设立总部和工业园区,使这座城市成为摩洛哥王国事实上的商业之都。
卡萨布兰卡的城市肌理是各种建筑运动的融合:从传统摩洛哥设计的遗迹到新艺术运动和流线型现代主义;从法国规划师青睐的新摩尔式立面,到现代主义的简朴线条和粗犷的混凝土。在护国时期,法国当局将卡萨布兰卡誉为“城市主义实验室”,而摩洛哥现代建筑师协会则在公共住房领域开创了一种本土现代主义,其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如今,即使新的高层建筑和娱乐中心正在重塑滨水区,像卡萨布兰卡和MAMMA这样的组织仍在努力保护这片丰富的建筑遗产。
卡萨布兰卡的人口结构既体现了延续性,也体现了变化性。2014年,该市共有3,359,818名居民;近98%居住在城区,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不满15岁。虽然阿拉伯和柏柏尔穆斯林仍然占总人口的99%以上,但一个规模虽小却持续存在的基督教少数群体——既有摩洛哥皈依者,也有外国人——仍然保留着一些教堂和犹太教堂,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
电影生活早已与这座城市的特色交织在一起。二十世纪上半叶,卡萨布兰卡拥有数十家电影院,其中包括曾是非洲最大的电影院——Cinema Vox。尽管1942年同名好莱坞电影完全在加州的摄影棚拍摄,但它留下了一个经久不衰的神话,旅行者至今仍将之与卡萨布兰卡的小巷和咖啡馆联系在一起。近期的摩洛哥电影——例如《卡萨布兰卡之恋》(1991年)、《卡萨内格拉》(2008年)和《关于一些无意义的事件》(1974年)——都力求真实地描绘这座城市的社会复杂性,探讨阶级、移民和城市异化等主题。
与马拉喀什或非斯相比,卡萨布兰卡的旅游业依然不温不火,但一些地标性建筑全年都吸引着游客。哈桑二世清真寺规模仅次于埃及的艾资哈尔清真寺,位列世界第七,它坐落于大西洋沿岸的黄金地段。摩洛哥购物中心和安法广场等购物中心迎合了现代消费主义的需求,而滨海大道和艾因迪亚布海滩则为海岸提供了休闲场所。最近重新开发的辛迪巴德主题公园和阿拉伯联盟公园修剪整齐的草坪,为城市范围内的家庭提供了休闲场所。
这里的交通方式多种多样。四条有轨电车线路贯穿整个大都市,总长 74 公里,设有 110 个站点,此外还有两条高层公交走廊,即所谓的“公交专用道”。地铁系统计划最初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但由于资金限制,于 2014 年被放弃。出租车,红色代表当地“小型出租车”,白色代表共享“大型出租车”,服务于城内和城际路线。三个主要火车站——Casa-Voyageurs、Casa-Port 和 Casa-Oasis——将卡萨布兰卡与其他摩洛哥城市连接起来,包括通往丹吉尔的 Al-Boraq 高速线。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是王国最繁忙的机场,将卡萨布兰卡直达欧洲、北美、中东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安法的一个老旧机场现已闲置,其跑道被蓬勃发展的卡萨布兰卡金融城区所取代。
从十八世纪的扎维亚(zawiyas)到二十一世纪的摩天大楼,卡萨布兰卡体现了现代摩洛哥的喧嚣与坚韧。在这里,经济雄心与厚重的过去并存:每个街区、每条林荫大道、每座宣礼塔,都展现着一座白墙环绕的城市如何发展成为贸易、金融和文化交流的庞大中心。卡萨布兰卡或许比北非任何其他地方都更能体现这个国家不断革新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