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Open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Loading Please wait

原创萧峰一生几乎无一败绩,为何最后沦落到自尽的下场?

萧峰一生几乎从未败过,为什么最后却以自尽收场?

在《倚天屠龙记》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谢逊擒住张翠山,逼殷素素发誓。殷素素说,如果违背誓言,就死在剑下。谢逊却淡淡地说:武林中人死在剑下,有什么稀奇的?

这句话点出了江湖人的宿命。对于他们来说,生命是在刀光剑影中一次次挣扎求生得来的。每一场战斗都可能是最后一战。真正的江湖豪杰,即使明知有死无生,也会义无反顾地拼上一战。战死沙场,对他们来说,是最光荣的结局。

不过,江湖中人若有高强的武艺,除了在比斗中战死,似乎就没多少别的死法了。当然,也有例外。许多性格刚烈、极爱面子的武林中人,一旦在比武中失利,便觉得无颜以对师门与先祖。这样的英雄往往会选择以死明志。例如灭绝师太在被蒙古人擒住时,宁愿战死,也不愿屈膝受辱。

这种自尽的情况,在性格刚烈、实力有限的人身上并不罕见。但也有例外——有的人一生几乎无敌,却仍然以自杀告终,比如《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他战无不胜,威震江湖,却为何最后走上了自尽之路?

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就像千人千面的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是金庸写不下去了。因为萧峰这个人物太强大,地位太特殊——他既有契丹的支持,又赢得了无数中原英雄的敬重。如果他继续活下去,迟早会统一天下,这就与历史事实不符。于是,金庸只能让他以死收场。

但也有人不认同这种看法。金庸是武侠小说的宗师,不可能因为情节难收尾,就草率地让主角死去。让萧峰自尽,必定有他更深层的用意。那萧峰为何要以死谢幕?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他的身世与人生经历谈起。

萧峰的身份极其特殊。从血统上讲,他是契丹人;但从生活经历上说,他是由汉人抚养长大的。契丹与汉族两种文化在他身上交织,使他天生背负着双重矛盾。

他原本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父亲是英雄人物。然而幼年时遭奸人陷害,全家被灭,只剩他一人逃生。幸得一位汉人出手相救,才捡回一条命。汉人不仅救了他,还抚养他成人,教他读书习武,赐他新的身份与生活。

因此,萧峰对汉族怀有深厚的感情。契丹人毁了他的家,而汉人救了他,这种恩怨交织,使他心底更偏向汉族一方。等他成年并学有所成后,作为契丹出身的乔峰,反而希望能为两族化解纷争。他真心希望契丹与汉人不再互相征伐,能和平共处。

这当然是个美好的愿景,但现实残酷。那时的契丹是北方的入侵者,汉人则是奋力抵抗的守土之民。两族之间的仇恨深重,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愿望就消弭无形。无论萧峰多么努力劝说,战争终究无法避免。

后来,萧峰也明白了这一点。但身为契丹人,又受汉人恩情,他实在无法面对以契丹人之身向汉人开战的局面。这种两难的处境,让他无路可退。最终,他选择以死结束这场无解的矛盾。

当然,促使他自尽的,还有另一层更深的痛苦——他最深爱的女子阿朱,竟然死在自己手中。那一幕中,乔峰怀抱阿朱痛哭的场景,成了《天龙八部》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他万分悔恨,却永远无法弥补这个错误。从那一刻起,他的灵魂似乎已经死去。

在往后的岁月里,萧峰一直活在悔恨与自责中。没有了挚爱的阿朱,他的人生再无牵挂,再无寄托。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已毫无意义。

于是,在民族仇恨与情感绝望的双重重压下,萧峰最终选择了自尽。他用死亡来结束纷乱的一生,也用生命去诠释那份无法调和的矛盾与忠义。

他不是被命运打败的英雄,而是一个被爱与信念撕裂的悲剧人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Posted in 23世界杯
Previous
All post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