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Multisim软件下载、安装、配置使用详细入门教程(图文全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Multisim 14.0的使用方法。阐述其可利用虚拟器件和仪器搭建、仿真和调试电路,减少设计成本与研发周期。介绍了界面、各类元器件操作、仪器仪表使用,还说明了电路原理图建立与仿真步骤,以及直流工作点和交流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
在当今中国电子设计与教育领域,2025最新版Multisim软件下载、安装、配置与使用指南,一篇面向全国工程师、高校师生及电子爱好者的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全方位图文入门教程,助你快速掌握NI Multisim仿真平台、提升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本文涵盖:
Multisim正版授权下载、高速镜像源及离线安装包获取Windows 10/11、MacOS、Linux 多系统兼容安装详解显卡驱动优化 与仿真库配置 全流程指导SPICE仿真加速 与性能调优技巧从零基础安装到交互式仿真、直流/交流分析、频率响应评估 的每一步骤
文章目录
2025最新Multisim软件下载、安装、配置使用详细入门教程(图文全解)一、Multisim 的作用Multisim 下载与安装教程
二、Multisim 14.0 界面总览三、元器件的添加与配置5. 放置基本器件6. 电解电容(Polarized Capacitor)7. 开关(SPST)修改开关快捷键
8. 电位器(Potentiometer)方法一:鼠标拖动方法二:快捷键调节修改调节精度修改快捷键修改阻值/电容值
9. 二极管与稳压二极管10. 晶体管(BJT & MOSFET)双极型晶体管(BJT)修改晶体管模型
11. 集成运算放大器(Op-Amp)12. 电压源与地
四、元器件基本操作13. 旋转元器件14. 修改标志符(RefDes)15. 删除元器件16. 导线连接17. 删除导线
五、仪器仪表使用18. 万用表(Multimeter)参数设置
19. 函数发生器(Function Generator)设置面板
20. 双踪示波器(Oscilloscope)仪表面板
六、电路原理图的建立与仿真七、基本分析方法21. 直流工作点分析(DC Operating Point)22. 交流小信号分析(AC Sweep)附:设置图纸尺寸
八、总结与展望
本文素材来自@timerring 阅读原文:https://blog.csdn.net/m0_52316372/article/details/125637950
一、Multisim 的作用
图 1:Multisim 中常见的虚拟电子器件和测量仪表
在传统的电子电路设计中,工程师往往需要先制作物理试验板或在面包板上进行原型验证,既费时又易出错。Multisim 提供了一个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内置上千种电子元器件以及示波器、万用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能够让你:
快速搭建:直接拖拽电子元件到设计图纸,无需焊接即可组装电路。实时仿真:通过交互式仿真随时观察电路行为,调整元件参数,验证电路功能。节省成本:无需物料采购和板子制作,尤其适合初学者和研发前期验证。
Multisim 下载与安装教程
获取安装包
访问 NI 官网或指定镜像站,登录 NI 账号后下载 Multisim 14 安装程序。选择与您的系统对应的版本(Windows 10/11、macOS 或 Linux)。 运行安装向导
双击下载好的安装文件(.exe/.dmg/.sh),按提示选择安装目录。勾选“Multisim”及“Ultiboard”(如需 PCB 联动)组件,点击“下一步”。 安装与许可激活
安装过程中会提示输入序列号或登录 NI 账号完成试用授权。填写序列号或选择“试用版”后,点击“激活”并等待激活完成。 配置初始设置
启动 Multisim,首次打开时会自动加载标准元件库。如果需要离线使用,可在“Tools → Database Manager”中手动导入离线元件库文件。 验证安装
在主界面点击 Help → About Multisim 确认版本号为 “14”。新建空白设计(Blank),将一个直流电源与一个电阻连线,运行仿真,查看万用表读数是否正常。
完成以上步骤后,Multisim 即可正常使用,进入仿真设计阶段。祝你仿真顺利!
二、Multisim 14.0 界面总览
图 2:Multisim 14.0 主界面
界面由几大区域组成,每个区域功能明确,初次打开时建议先熟悉:
设计窗口(Design Window) 主画布区域,用于放置元件、连线和整体电路布局。
菜单栏(Menu Bar) 菜单提供文件操作、仿真控制、元件库管理、选项设置等入口。
工具栏(Tool Bar) 快捷按钮,快速创建新设计、保存、撤销重做、运行/停止仿真等常用操作。
元件栏 & 仪器栏(Component & Instruments Palette)
左侧垂直分组:基本元件(Resistors/Caps)、模拟元件(Opamps)、源(Sources)等。右侧标签页:示波器、万用表、函数发生器等虚拟仪器。
三、元器件的添加与配置
5. 放置基本器件
在元件栏中点击 Place → Basic(或直接点击“Place Basic”按钮)。
在弹出的 Select a Component 窗口中,选择所需元件类型(如电阻、开关、电容等),并在右侧设置具体参数(例如阻值、电容值)。
点击 OK 后,窗口关闭。将鼠标移动到设计窗口,左键单击放置元件。
如果继续放置,新窗口会再次弹出;若已完成,点击右上角关闭窗口即可。
操作要点:每次放置前务必确认参数正确,否则后续修改会比较繁琐。
6. 电解电容(Polarized Capacitor)
电解电容具有极性,接反会造成仿真错误甚至元件“爆炸”警告。
正极(长脚) 应连接电源 +,负极(短脚) 连到电源 – 或地。放置与参数设置同基本器件,注意选择 Electrolytic 类型,并指定容值。
7. 开关(SPST)
单刀单掷开关,用于控制电路通断。
在 Place → Basic 中选择 SPST。
放置后,鼠标单击或按快捷键可在“开”/“闭”状态间切换。
修改开关快捷键
双击开关元件,打开 “SPST” 属性窗口。切换到 Value 选项卡,在 “Key for toggle” 下拉菜单中选定你的自定义快捷键。点击 OK 保存。
提示:为便于快速切换测试电路,建议将常用开关设为简单大写字母。
8. 电位器(Potentiometer)
电位器内部为可变电阻,通过滑动触点调整阻值比例。
方法一:鼠标拖动
将鼠标悬停于电位器图标中央,会出现滑杆,直接拖动滑杆即可改变滑动端电阻比例。
方法二:快捷键调节
若元件图标出现 “Key=A”,则按 A 键可按设定增量上调,下调则按 Shift+A。
修改调节精度
双击电位器元件,打开 “Potentiometer” 窗口。进入 Value 选项卡,在 “Increment” 中填写新的步进百分比。确认 OK。
修改快捷键
同上,双击进入 Value → “Key” 下拉,选择新快捷键 → OK。
修改阻值/电容值
双击后在 Value → “Resistance®” 或 “Capacitance©” 中直接输入新数值 → OK。
9. 二极管与稳压二极管
Place → Diode 放置普通二极管,或选择 ZENER 放置稳压二极管。 在弹窗中选择型号(如 1N4148、1N4733A 等),点击 OK,然后放置。
注意:稳压二极管正向导通压低于同型号普通二极管,反向击穿后可保持恒定电压输出。
10. 晶体管(BJT & MOSFET)
双极型晶体管(BJT)
Place → Transistor。 选中 NPN 或 PNP 型号(如 2N3904 / 2N3906),点击 OK 放置。
修改晶体管模型
双击已放置的 2N5551 图标,打开 “BJT_NPN” 窗口,点击 Value → Edit Model。 在 “Edit Model” 窗口中调整 β、Early 电压等参数,完成后点击 “Change component” 应用于单个,或 “Change all n components” 批量修改。
11. 集成运算放大器(Op-Amp)
集成运放如 LM324AD 含四个内部放大器单元(A、B、C、D)。
Place → Analog,选择 OPAMP,在列表中选 LM324AD → OK。 系统弹出选择单元 A/B/C/D,依次放置至电路中。 如需多个单元,可点击 “New” 放置另一颗 LM324AD;结束后关闭弹窗。
技巧:为避免 CMRR 降低,线路布局要保持对称,输入端线尽量短。
12. 电压源与地
Place → Source 中选择所需类型:
直流电源(DC Power) 放置后双击元件,在 Value → “Voltage(V)” 中填写电压值,点击 OK。
交流电源(AC Voltage) 双击后在 Value 选项卡中设置 “Voltage(Pk)” 幅值、“Frequency(F)” 频率 → OK。
地(Ground)
放置完成后关闭弹窗。
四、元器件基本操作
13. 旋转元器件
右击元件图标,在弹出菜单中选择 Rotate 或 Mirror,可精确调整方向。
14. 修改标志符(RefDes)
双击元件,切换到 Label 选项卡,在 “RefDes” 中输入新的标志符(如 R1→R10),确认 OK。
15. 删除元器件
单击选中后按 Delete 键,即可移除元件。
16. 导线连接
将鼠标移至元件引脚处,单击并拖动。在需要转折处再次单击创建节点。连至目标引脚后单击完成。
17. 删除导线
选中导线后按 Delete。
五、仪器仪表使用
18. 万用表(Multimeter)
接入方式:菜单栏 Simulate → Instruments → Multimeter,或点击仪器栏按钮。
参数设置
A:测电流V:测电压Ω:测电阻dB:测分贝~:交流有效值–:直流值
19. 函数发生器(Function Generator)
打开方式:Simulate → Instruments → Function generator,或点击仪器栏按钮。
设置面板
Waveforms:选择正弦/三角/方波。Frequency:频率(Hz)Duty cycle:占空比(%)Amplitude:幅度(V)Offset:偏置电压(V)Rise/Fall Time:方波上升/下降时间(点击 “Set rise/Fall Time” 按钮设置)。
20. 双踪示波器(Oscilloscope)
打开方式:Simulate → Instruments → Oscilloscope,或点击仪器栏按钮。
仪表面板
Timebase
Scale:X 轴每格时间Y/T:切换时间/电压显示 Channel A/B
Scale:Y 轴每格电压AC:仅交流部分DC:交直流叠加0:短接地 光标及数据区 拖动垂直光标即可读取任意时间点的电压精确值。
注意:与万用表配合使用时,将仿真模式切换为 Interactive Simulation(菜单 Simulate → Analyses and simulation → Active Analysis 选择)。
六、电路原理图的建立与仿真
新建设计:点击工具栏 “新建文件”,在 “New Design” 中选择 Blank → Create。
绘制电路图:按照之前学习的元件放置与连线方法,搭建你的电路。
保存文件:点击工具栏 “保存”,输入文件名如 “串联分压电路.ms14”。
运行仿真:点击仿真工具栏 “运行仿真” 按钮。 双击万用表查看测量结果:
停止仿真:点击 “停止仿真” 按钮结束。
七、基本分析方法
21. 直流工作点分析(DC Operating Point)
用于获取电路在静态直流偏置下各节点电压与支路电流。
若未显示节点号,菜单 Options → Sheet properties,切换到 Sheet visibility,勾选 “Net names → Show all”,点击 OK。
Simulate → Analyses and simulation,选择 DC Operating Point,进入 Output 选项卡。
在左侧 “Variables in circuit” 列表中选中所需节点或元件电流,点击 Add,将其移动至右侧 “Selected variables for analysis”。
点击 Run,弹出 Grapher View 窗口,查看各变量的直流值。
22. 交流小信号分析(AC Sweep)
用于评估电路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幅频特性。
Simulate → Analyses and simulation,选择 AC Sweep,切换到 Frequency parameters。
Start frequency (FSTART):起始频率Stop frequency (FSTOP):终止频率Sweep type:Decade/Octave/LinearNumber of points:每倍频程或每八度测试点数量Vertical scale:Linear/Logarithmic/Decibel/Octave Output 选项卡中按前述 DC 分析方式添加输出变量。
点击 Run,在 Grapher View 中观察 Bode 图或幅频响应。
显示光标读数:点击工具栏光标按钮,可在图上读取精确的幅度与相位。
附:设置图纸尺寸
在设计窗口空白处右键 → Sheet Properties → Size,可以选择 A4、Letter 或自定义尺寸,方便打印或排版。
至此,你已完整掌握 Multisim 的下载安装、界面功能、元件使用、仪器操作、仿真流程及基本分析方法。欢迎动手试验,深入探索更多高级功能,如数字电路仿真、热仿真、PCB 联动等!祝你仿真顺利,设计高效!
八、总结与展望
至此,你已全面掌握了从 Multisim 安装下载、多系统兼容配置,到 元器件摆放与参数调节、虚拟仪器使用 以及 交互仿真与深度分析 的全部核心流程。通过本教程,你可以:
快速搭建并验证各种模拟、数字电路利用万用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实时观察信号变化借助直流工作点与交流扫频分析精确评估电路性能通过 SPICE 加速与驱动优化获得更流畅的仿真体验
未来,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展,你还可以进一步探索:
数字逻辑与 FPGA 联动仿真PCB 设计与 Multisim–Ultiboard 协同多物理场耦合(热、磁、力学)仿真
希望这份图文入门指南能助你在电路设计之路上行稳致远。现在,就启动 Multisim,开启你的仿真探索之旅吧!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或访问官方文档与社区资源深度学习。祝你的每一次仿真都精准可靠、每一个设计都充满创新!